Top

90%的景区是半死不活!大数据告诉你为什么

来源:华商巷议 时间:2018-01-15 09:01:49 编辑:巷议君 作者:马怡文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陕西旅游资源分析

  • 陕西旅游现状分析

  • 陕西旅游发展建议

全文共计2500字,阅读约5分钟

就在两天前,“旅游舆情”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开篇就提到“有数据表明,中国90%的旅游景区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联想到丰富的旅游资源,分析师非常好奇这个结论在陕西是否成立,遂对巷议旅游系统2017年度的陕西省景区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这一结论。

陕西旅游资源分析

不出所料,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等王牌景区长期占据着巷议数据景区排行榜的前几位。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景区,长久的沉在各类榜单的最下面。

  •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在陕西,这样孤寂的大多都是自然类景区。统计发现陕西的旅游资源的分布是相对均衡,“目前陕西4A及5A级景区一共101个,而自然景观类至少有47个,历史属性类为41个,自然属性类居然略高于历史属性类。”

但与历史名城、文化古都这样的标签相比,众多的自然类景区像是被打进了冷宫。像秦岭深处的青木川、黄柏塬、紫柏川等不输九寨的自然景区,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目光。

17.webp.jpg

可以看出,即使是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金丝峡景区这样陕西自然资源景区的排头兵,吸引力评分、传播力评分基本上居于所有统计历史类景区之后,且综合分数跌下80。像是翠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国家森林公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等4A级的自然景区,综合评分在70分上下挣扎。

换句话说,占据陕西旅游一半以上的自然类景区,整体上被甩在历史类景区的后面,而历史类景区中,常年富有生命力的也永远都是那几家。

陕西并没有逃脱“90%的景区半死不活”的判断!

  • 在先天条件优越的情况下,陕西众多的景区仍然半死不活。这一把好牌并没有打好。

18.webp.jpg

陕西旅游现状分析

说回来,导致这种情况,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意识不到位,二是操作不够专业。

  • 意识不到位,管理者是否还未能适应从掌权者换位到一个提供政策环境的服务者,是否做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不是让潜网紧紧裹住每一个想要做点什么的人。如果陕西旅游行业的顶层设计者不懂旅游,缺乏智囊,就好比航海没有舵手,越大的船越难掉头。

  • 操作不够专业,很大可能上,投资者的重心在于砸钱,忽略了决策前的市场调查,能有效利用大数据等工具的更是凤毛麟角。往往在花钱的时候用力过猛,造景区也只讲究一个大字!与其说其自信勇猛,不如说其坚忍不拔,坚持考察、坚持复制、坚信成功! 

景区经营最底层的问题是人的问题,陕西旅游直接表现出来的问题有景区经营理念原始、宣传方式老套、新近投资同质化、缺少对历史资源的趣味性挖掘。 

这些问题分别导致了陕西旅游口碑不佳连同游客信任度低、扎堆投资的景区扎堆倒闭、加剧陕西旅游陈旧苦索的刻板形象以及至今未能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陕西旅游大IP。

19.webp.jpg

大部分旅游行业从业者意识僵化直接传导到市场,形成了一个相互牵扯的消极格局。在现象层面,资源浪费在了不能形成陕西旅游大IP的地方,浪费在了无法提升游客体验和旅游口碑的地方。没有优越的体验,没有传播力和趣味性,加剧着陕西旅游垂垂老矣的刻板印象,和老套的宣传手段遥相呼应。

以上模型图,简要的概括了陕西大多数景区所有可能踩到的坑,要提高景区经营能力,不妨从这几个要素及其间的关系切入优化。

核心的必然是意识先行,有两个重要的点,一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二是以游客为中心。并且坚持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操作层面的各个环节。

陕西旅游发展建议

投资配置务必寻求专业的市场调研和数据支持。

为投资找准方向,最大可能确保盈利,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智库的角色不可取代。

因为市场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势必是以游客取向为方向。减少决策者依据个人喜恶作出不准确判断的几率。

提高经营管理能力需要做到“对症下药”。

举例来说,巷议数据中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全年的数据,会发现游客评价中,关于经营管理能力方面,正负面热词主要有以下几个:

20.webp.jpg

在有海量数据的前提下,集中表现出的问题真实有效,同时解决这一问题后取得的效果也会是立竿见影。

调整旅游宣传的口径。

犹记得适逢周遭地震人心惶惶的时候,总有人说关中风水宝地聊以安慰亲朋。试想八百里秦川承载十三朝古都,必是风调雨顺、人杰地灵。

但仅目前来说,时时强调三秦大地的厚重,无意间遮蔽了她的灵气。毕竟历史对于现代人总是伴随着一抔黄土,一盏金杯,而少了流水的清冽。

从旅游管理的角度来说,对于历史类景区的战略性重视和对自然类景区宣传的忽视,难免会为陕西蒙上了过于老旧土气的色彩,难说不是为陕西旅游加了块看不见的天花板。

因此,在宣传“人文陕西”之余,还要加强“大美秦岭”。这一点与旅游资源分析的结果密切相关。无论是重新审视陕西旅游资源配比,还是考虑到陕西旅游全域发展,加强自然类景区的创新宣传,是为陕西旅游发展松绑,是“为旧酒装新瓶”,让陕西已有的东西,重新上路。

例如对“八水绕长安”、七十二峪口的大力宣传,都有益于打造一个丰满立体的陕西旅游形象。还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世人只知成都大熊猫、去四川卧龙看熊猫,少有人知汉中佛坪熊猫谷……

打破潜在游客对于陕西旅游的刻板印象。

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调整旅游宣传口径的直接目标,就是打破潜在游客对于陕西旅游的刻板印象,让来陕游客造出新口碑。

就像上文提到的,四川有熊猫,陕西有什么?四川为什么会选择熊猫?这其中都有很多门道。仅目前来说,陕西暂且没有一个像四川熊猫这样的符号。

如果陕西想通过模仿实现超越的话,必须明白,四川选择熊猫这一形象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挖掘,绝对是把目光放在了中低龄人群之上,熊猫憨态可掬、软萌可人的形象吃定了不少年轻女性和少年儿童的心思,附带而来的自然有年轻的男士和家长群体。

也许这一猜测并不准确,但是明显的可以感受到其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的受众中心意识。目前弯道超车的具体办法就是依靠大数据分析,细分目标受众,参照游客画像,精准挖掘和打造陕西旅游大IP。 

陕西旅游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者一定看过了无数的道理,但仍然没有走好这条路。核心的问题,是意识跟不上,感性的建议,是去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最简单的道理,放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相关热词搜索:

Top